“ 內容摘要: 小米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,全草具藥用價值。植株直立,不分枝或下部分枝,被白色柔毛。葉與苞葉無柄,卵形至卵圓形。花序長3-15厘米,初花期短而花密集,逐漸伸長至果期果疏離;花冠白色或淡紫色,花藥棕色。蒴果長矩圓狀,種子白色?;ㄆ?-9月。 ”
小米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,全草具藥用價值。植株直立,不分枝或下部分枝,被白色柔毛。葉與苞葉無柄,卵形至卵圓形。花序長3-15厘米,初花期短而花密集,逐漸伸長至果期果疏離;花冠白色或淡紫色,花藥棕色。蒴果長矩圓狀,種子白色?;ㄆ?-9月。
分布于新疆、甘肅、寧夏、內蒙古、山西、河北。生陰坡草地及灌叢中。有小米草四川亞種及小米草高枝亞種兩個變種,形態(tài)較為接近。小米草提取物為小米草的全草的地上部分,具有去眼袋、消疲勞的功效。
形態(tài)特征:小米草的葉與苞葉無柄,卵形至卵圓形,長5-20毫米,基部楔形,每邊有數(shù)枚稍鈍、急尖的鋸齒,兩面脈上及葉緣多少被剛毛,無腺毛。小米草的花序長3-15厘米,初花期短而花密集,逐漸伸長至果期果疏離;
花萼管狀,長5-7毫米,被剛毛,裂片狹三角形,漸尖;花冠白色或淡紫色,背面長5-10毫米,外面被柔毛,背部較密,其余部分較疏,下唇比上唇長約1毫米,下唇裂片頂端明顯凹缺;花藥棕色。
生長習性:小米草生于陰坡草地及灌叢中。生于山坡草地,極少生近水邊或疏林下草叢。生于高冊草地、濕草地及林中。小米草喜溫暖濕潤氣候,適應性較強,耐寒又耐熱,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℃-35℃。
5-8月氣候沮暖濕潤,生長最快,遇上夏季38℃-40℃高溫,生長仍然良好,一年可播種3-4次,收籽2-3次。8月下旬播種的小米草,只能作為牲畜和魚類的飼料,不能留作種籽。
小米草由于生長期短,5月份后可以隨時收割隨時播種,年畝產鮮草0.75-1萬公斤或種籽500-1000公斤。小米草能旱地種植,又能在水田、沼澤地以及魚池池底種植,只要掌握栽培技術,都能取得高產。
小米草的栽培技術
整地施肥:小米草根系發(fā)達,要求深耕,施足底肥,一般每畝施人糞尿30擔或畜糞廄肥50-80擔。一般在幼苗期、割后追肥,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或人糞尿1520擔。小米草種籽細小,外表有一層殼皮包著,需要有充足水分才能發(fā)芽,幼苗期生長緩慢。
早地或水田種植小米草都需要將田地整平,土塊整細,使播種的種籽能充分得到水分。魚池池底種青,在池底四周開一圈圍溝,以排過多積水,有利小米草生長。底部不平坦的魚池最好先進行平整。
以使池底大面積保持均勻濕潤狀況,這樣小米草長勢均衡,否則會出現(xiàn)低處禾青禾高、高處禾短禾黃的現(xiàn)象,影響全池肥、飼料產量。如果來不及平整,可采用保持全池濕潤,少處低洼漬水,在高處播種,待幼苗長15-20cm時拔稀移栽于低洼處。
播種繁殖:播種前要進行選種和發(fā)芽試臉。選擇粒大的種籽進行播種,從出芽率計算出每畝地田箱要的正確播種數(shù)量。小米草播種期視土坡的溫度而定,一般土城沮度在10℃以上就能播種。
專門為收割鮮草播種期安排為3月和7月下旬,6月和9月上旬4次,全年可收割鮮草6ee7次。專門為收獲種籽的播種期安排為3月下旬和6月8月中旬3次,全年可收獲種籽2一3次。
播種方法:小米草分直接播種和浸種播種二種方法,以浸種播種的效果為好。播種方法分撒播、點播和育苗移栽。撤播適用于魚池池底種植,點播適用于旱地、魚池堤邊和堤面種植,育苗移栽不論水田或早地都能適應。
利用魚池池底種小米草,效果更好,既省肥又產量高。點播和移栽的行距為20厘米,株距為10厘米,專門為收種籽的播種方法是行距25厘米,株距20厘米。
一般每畝種籽用量為1-1.5公斤。池底種小米草作為淹青養(yǎng)魚的,每畝用籽量可增加至2-2.5公斤。小米草籽小以淺播為宜,上蓋一層薄土為最好,這樣可減少種籽的損失。
田間管理:播種后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缺苗,應立即進行補種。小米草整個生長期間一般只需除草一次,中耕除草后,施一次追肥。小米草在水分多的情況下,生長迅速,在魚池堤邊或堤面水源方便的地方種植的小米草。
應適當灌水,一般以噴徽較好,可提高產量。小米草生長期較短,從播種到收籽收割一次,以在出稼前10-15天,株莖高達70-90厘米時收割鮮草為宜,一般收割商度60-80厘米,留茬10-15厘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