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燈臺樹的樹冠形狀美觀,夏季花序明顯,可以作為行道樹種。落葉,樹形整齊,大側(cè)枝呈層狀生長宛若燈臺,形成美麗樹姿;花白色,花期5-6月。以樹姿優(yōu)美奇特,葉形秀麗、白花素雅,被稱之為園林綠化珍品。 ”
燈臺樹別名瑞木、女兒木、六角樹。是山茱萸科、燈臺樹屬落葉喬木,高6-15米,稀達20米;樹皮光滑,暗灰色或帶黃灰色;枝開展,圓柱形,無毛或疏生短柔毛,當年生枝紫紅綠色,二年生枝淡綠色,有半月形的葉痕和圓形皮孔。
燈臺樹喜溫暖氣候及半蔭環(huán)境,適應性強,耐寒、耐熱、生長快。宜在肥沃、濕潤及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。由于自然生長樹形優(yōu)美,一般不需要整形修剪。病蟲害少,管理簡單、粗放。燈臺樹分布于遼寧、河北、陜西、甘肅、山東、安徽、臺灣、河南、廣東、廣西以及長江以南各省區(qū)。
形態(tài)特征:燈臺樹的葉互生,紙質(zhì),闊卵形、闊橢圓狀卵形或披針狀橢圓形,長6-13厘米,寬3.5-9厘米,先端突尖,基部圓形或急尖,全緣,上面黃綠色,無毛,下面灰綠色,密被淡白色平貼短柔毛。
中脈在上面微凹陷,下面凸出,微帶紫紅色,無毛,側(cè)脈6-7對,弓形內(nèi)彎,在上面明顯,下面凸出,無毛;葉柄紫紅綠色,長2-6.5厘米,無毛,上面有淺溝,下面圓形。
燈臺樹的核果球形,直徑6-7毫米,成熟時紫紅色至藍黑色;核骨質(zhì),球形,直徑5-6毫米,略有8條肋紋,頂端有一個方形孔穴;果梗長約2.5-4.5毫米,無毛。燈臺樹的果期7-8月。
生長習性:燈臺樹生于海拔250-260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。燈臺樹喜溫暖氣候及半蔭環(huán)境,適應性強,耐寒、耐熱、生長快。宜在肥沃、濕潤及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。
燈臺樹的病害防治:燈臺樹幼苗期的主要病害是猝倒病,多發(fā)生于7、8、9月的雨季,可在幼苗全部土后10~20天左右定期噴灑0.1%的敵克松或用2%~3%的硫酸亞鐵溶液澆灌,每平方米用量9升。3年以上可達100厘米以上,呈現(xiàn)出優(yōu)美的樹形和多彩的冠姿,即可出圃栽植。
燈臺樹的作用用途:燈臺樹的木材黃白色或黃褐白色,心材與邊心區(qū)別不明顯,有光澤,紋理直而堅硬,細致均勻,易干燥,不耐腐,易切削,車旋性好,可供建筑家具、玩具、雕刻、鉛筆桿、車廂、農(nóng)具及制膠合板等用材。
燈臺樹的果肉及種子含油量高,果實可以榨油,為木本油料植物;樹皮含糠質(zhì),可提制栲膠。種子含油率22.9%可榨油制肥皂及潤滑油;莖、葉的白色乳汁還可以用作橡膠及口香糖原料,葉作飼料及肥料,花是蜜源。
園林用途:燈臺樹的樹冠形狀美觀,夏季花序明顯,可以作為行道樹種。落葉,樹形整齊,大側(cè)枝呈層狀生長宛若燈臺,形成美麗樹姿;花白色,花期5-6月。以樹姿優(yōu)美奇特,葉形秀麗、白花素雅,被稱之為園林綠化珍品。
燈臺樹是優(yōu)良的園林綠化彩葉樹種及我國南方著名的秋色樹種。同時落葉層厚,具有改良土壤涵養(yǎng)水源的功能。燈臺樹核果球形,初為紫紅色,成熟后變?yōu)樗{黑色。果熟后酸甜,不僅人能食,也是鳥類喜愛的食料。
燈臺樹生長迅速,優(yōu)美奇特的樹姿、繁茂的綠葉,素雅的花朵,紫紅色的枝條,以及花后綠葉紅果,惟妙惟肖的組合,獨具特色,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,是園林、公園、庭院、風景區(qū)等綠化、置景的佳選,也是優(yōu)良的集觀樹、觀花、觀葉為一體的彩葉樹種,被稱之為園林綠化中彩葉樹種的珍品。
適宜在草地孤植、叢植,或于夏季濕潤山谷或山坡、湖(池)畔與其他樹木混植營造風景樹,亦可在園林中栽作庭蔭樹或公路、街道兩旁栽作行道樹,更適于森林公園和自然風景區(qū)作秋色葉樹種片植營造風景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