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兜唇石斛的觀賞價值極高,花姿優(yōu)雅,玲瓏可愛,花色鮮艷,氣味芳香,被喻為“四大觀賞洋花”之一,既可作切花,也可盆栽觀賞,家有數(shù)盆熱鬧非凡。此外,花朵剪下2-3天也不凋萎,生命力旺盛令人贊嘆。 ”
兜唇石斛,莖下垂,肉質(zhì),細圓柱形,不分枝,具多數(shù)節(jié)。葉紙質(zhì),二列互生于整個莖上,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??偁罨ㄐ驇缀鯚o花序軸,每1-3朵花為一束,從落了葉或具葉的老莖上發(fā)出;花開展,下垂;
萼片和花瓣白色帶淡紫紅色或淺紫紅色的上部或有時全體淡紫紅色;花瓣橢圓形,長2.3厘米,寬9-10毫米,先端鈍,全緣,具5條脈;唇瓣寬倒卵形或近圓形。蒴果狹倒卵形,具長約1-1.5厘米的柄?;ㄆ?-4月,果期6-7月。
兜唇石斛生于海拔400-1500米的疏林中樹干上或山谷巖石上。分布于中國、印度、尼泊爾、不丹、錫金、緬甸、老撾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。此花有栽培,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。
形態(tài)特征:兜唇石斛的總狀花序幾乎無花序軸,每1-3朵花為一束,從落了葉或具葉的老莖上發(fā)出;花序柄長約2-5毫米,基部被3-4枚鞘;鞘膜質(zhì),長2-3毫米;花苞片淺白色,膜質(zhì),卵形,長約3毫米,先端急尖;花梗和子房暗褐色帶綠色,長2-2.5厘米;
花開展,下垂;萼片和花瓣白色帶淡紫紅色或淺紫紅色的上部或有時全體淡紫紅色;中萼片近披針形,長2.3厘米,寬5-6毫米,先端近銳尖,具5條脈;側(cè)萼片相似于中萼片而等大,先端急尖,具5條脈,基部歪斜;萼囊狹圓錐形,長約5毫米,末端鈍。
生長習性:兜唇石斛是一種喜陰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喜在溫暖、潮濕、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、半陰半陽的環(huán)境,1月平均氣溫高于8℃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,適宜生長溫度為15到28度,適宜生長空氣濕度為60%以上,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。
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樹皮或樹干上生長,有的也生長于石縫中。屬氣生根系,主要要求根部通透性好,采用的基質(zhì)最好能通風透氣濾水,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,生長速度快,生存能力非常強。每年春末夏初,二年生莖上部節(jié)上抽出花序,開花后從莖基長出新芽發(fā)育成莖,秋冬季節(jié)進入休眠期。
兜唇石斛的園林用途
觀賞價值:兜唇石斛的觀賞價值極高,花姿優(yōu)雅,玲瓏可愛,花色鮮艷,氣味芳香,被喻為“四大觀賞洋花”之一,既可作切花,也可盆栽觀賞,家有數(shù)盆熱鬧非凡。此外,花朵剪下2-3天也不凋萎,生命力旺盛令人贊嘆。
兜唇石斛的繁殖方式
選地繁殖:選地、整地 根據(jù)其生長習性,石斛類栽培地宜選半陰半陽的環(huán)境,空氣濕度在80%以上,冬季氣溫在0℃以上地區(qū)。人工可控環(huán)境也可,樹種應以黃桷樹、梨樹、樟樹等且應樹皮厚有縱溝、含水多、枝葉茂、樹干粗大的活樹,石塊地也應在陰涼、濕潤地區(qū),石塊上應有苔蘚生長及表面有少量腐殖質(zhì)。
分株繁殖:選擇生長較密的值株.開過花后.將其從盆中取出,除去老很從叢生莖的基部切開,分切時盡最少傷根系,只掩剪開相互連接的很狀呈部位,根部用手位開,不必用刀切。以主株為一組,再將老根進一步剪除。將新芽靠近盆中央,填入新的基質(zhì)并壓實,即成新的植株。
分芽繁殖:盆裁3年以上的植株或部分秋石斛莖的頂部或基部長有小植株時,可以進行切芽繁殖。選擇具有3-4片葉,2-3條根,根長4-5厘米的小植株,從母株上切下,用草木灰或70%的代森錳鋅處理傷口,將苗植入盆中即可。汪意要淺植。栽培2年后一般可開花成為商品花。
扦插繁殖:扦插繁殖可以結(jié)合花后換盆和分株時一起進行。石觸蘭多具有細長、帶肉質(zhì)的莖,莖上有許多節(jié),節(jié)上能長芽,所以能用扦播繁殖。選擇未開花且較充實的整做播條,將技條切成數(shù)段,每段具2-3個節(jié),在傷口上涂上草木灰或70%的代森錳鋅處理傷口。
將莖一段一段地插入苔蘚和泥炭混合的基質(zhì)中,一半露在外面,放于半陰、潮濕處。插后1周不必澆水,然后經(jīng)常噴霧保濕,適當遮陰。經(jīng)過1-2個月,在節(jié)部有新芽長出,新芽下部長出2-3條小根形成新的植株。將新植株連向老莖一起上盆,栽培2-3年可開花。扦插時間以4-8月為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