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容摘要: 談戀愛要看三觀,夫妻相處要看三觀,婆媳關系也要上升到三觀,甚至交朋友也要看三觀。好像只要三觀對上了,其他不在話下,三觀不同,話不投機半句多,其他免談。 ”
鮮家網(wǎng):生活往往需要情調來點綴,無論是家人還是戀人更或是朋友,都需要情調來調劑,情調最好的選擇就是一束漂亮的鮮花,鮮家網(wǎng)為您打造私人專屬鮮花,為您打call!助力!
我們津津樂道的三觀,是指什么?三觀,是這幾年經(jīng)久不衰的熱詞。
談戀愛要看三觀,夫妻相處要看三觀,婆媳關系也要上升到三觀,甚至交朋友也要看三觀。好像只要三觀對上了,其他不在話下,三觀不同,話不投機半句多,其他免談。
我們津津樂道的三觀,到底是什么呢?
三觀,是指世界觀、價值觀、人生觀。總而言之是人們對世界、價值、人生的看法和認知。比如,對于花錢,父母說“生活要省吃儉用”,你認為“要在能力范圍內給自己最好的”。
比如,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里,程莉莎戴的那頂英倫范的禮帽,張杰說“很好看,很英國”。而郭曉東卻認為妻子戴著“像個神經(jīng)病”。
比如,關于“大S剝蝦論”,有的網(wǎng)友評論大S“作”,有些網(wǎng)友大贊她很有智慧,女人不必事必親躬,夫妻要良性互動。
再比如,保安花700萬全款買套房,他享受“無債一身輕”的無壓力生活,但有人詬病他是“窮人思維”,不如貸款買兩套,一套自住,一套出租。
經(jīng)歷不同,生活環(huán)境各異,你有你的看法,他有他的觀點,人們三觀不同,但并無對錯之分。
當我們談三觀不合時,我們在談什么?這些年,三觀是否相合已經(jīng)成了檢驗親情、友情,尤其是愛情的重要標準。
根據(jù)一份《中國95后數(shù)據(jù)報告》,在“最看重伴侶的哪個條件”一項中,三觀一致戰(zhàn)勝了性格、外表、經(jīng)濟,躍居第一。46%男生和61%的女生表示,結婚對象一定要找三觀相合的,三觀不合的人不能湊合。
當我們談三觀不合時,我們在談什么?其實是在談對錯。
你喜歡看書,他喜歡玩游戲,他說看書有什么用,不就是裝文藝嘛,他認為你錯,你也覺得他錯。你喜歡吃牛排,他說那玩意死貴,還不好吃,說你真是做作,他喜歡在大排檔擼串,你們彼此都認為對方錯,自己對。
他喜歡假期去旅行,你說那是花錢買罪受,不如躺家里舒服,你們誰也不服誰,都認為自己對。如果你不愿認可我,不想順著我,你就大錯特錯,于是“三觀不合”就成了“罪魁禍首”。
比起三觀不合更可怕的是,總要對方肯定自己,順著自己,如果對方不愿,他就錯了。一個人總認為自己對,事事要別人順著自己,否則就是別人的錯,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。因為沒有誰敢保證自己永遠對,事事對。
如果你認為三觀不合是導致感情分崩離析的“始作俑者”,請捫心自問“我是要三觀相合,還是要我對你錯,然后你認可我的看法,追隨我的腳步?”
三觀不合就分手,不過是一個人總自以為是,不努力磨合,不愿遷就對方,不想磨合的借口。
三觀不合就要分手,三觀一致就能幸福?
兩個人能三觀相合固然好,兩人能對事物的看法達成共識,相處起來舒坦不累,但最怕你只講究三觀相合,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:萬物都在變。
看過一句很經(jīng)典的話:去年再好的衣服,也配不上今年的我了。
說明什么?說明人是會變的。人會隨著年齡、經(jīng)歷、境遇的變化而改變。不管婚前兩個人的三觀喜好多么一致,婚后都要有一段激烈的磨合時期。
愛情是兩個人的風花雪月,婚姻是一個家庭的雞毛蒜皮、柴米油鹽。戀愛時三觀再合,也不能保證婚姻生活就一帆風順。
民國時期的徐志摩,有過兩段婚姻。第一段婚姻是和張幼儀結合。他是一首風花雪月的詩,他是多情才子,而她,則是一個踏踏實實的普通女人。兩人三觀嚴重不合。
他嫌棄她是沒見過世面的“鄉(xiāng)下土包子”,硬逼著她打胎,因為他著迷于才貌雙全的林徽因,強行和她離婚。
所謂三觀不合,不過是不愛的借口。不愿在對方身上付出時間和心血,才是婚姻破裂的元兇。
被林徽因拒絕后,徐志摩又轉向“北平城不可不看的一道風景”—陸小曼。她美麗嬌艷、聰明伶俐,他風流瀟灑,浪漫摩登,兩人三觀相合,志趣相投,一拍即合。
按理說如此登對的兩個人,婚后一定幸福美滿,可事實并非如此。婚后,他們過著一種“草香人遠,一流清澗”的超然生活。
然而好景不長,陸小曼揮霍無度,徐申如拒絕接納她,還斷了他們的經(jīng)濟來源,養(yǎng)尊處優(yōu)的陸小曼,頻繁出入社交場合,怎么能過得了手頭拮據(jù)的生活?
再加上徐志摩掙的錢遠遠不夠她揮霍,入不敷出的窘迫常常搞的徐志摩疲憊不堪。兩人吵架的次數(shù)越來越頻繁,生活一地雞毛。
一次,陸小曼竟當著徐志摩的面,要翁端午給她按摩,兩人一起在床上吞云吐霧吸食鴉片。
徐志摩忍無可忍,說了陸小曼幾句。陸小曼操煙燈砸去,打碎了徐志摩的金絲眼鏡。徐志摩痛苦離家,結果飛機失事,年僅34歲的他不幸罹難。
兩個三觀相合的人,婚姻并沒有想像中幸福美好,為什么?因為人是會變的,境遇在變,人心也在變。
正如李筱懿說的:婚姻的神奇之處在于點金成石,溫柔被經(jīng)年的婚姻一過濾便成了瑣碎,美麗成了膚淺,才華成了賣弄,浪漫成了浮華,情調成了浪費。
即使三觀相合的兩個人,也要看清形勢。當境遇變了,自己也要跟著做一些改變,而不是我行我素,只認為自己是對的,別人錯了。
當一個人堅持己見,不愿改變時,執(zhí)念就成了壓倒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與其強合三觀,不如不爭對錯
著名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:“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,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。”人與人成長環(huán)境不同,經(jīng)歷不同,哪有那么多的三觀相合,與其強合三觀,不如不爭對錯。
《大宅門》里,斯琴高娃飾演的二奶奶,就是一個讓人刮目相看的女人。她當家之前,白家的馬車被詹家砸了,從此結怨。
二奶奶一直勸老爺要忍讓,因為她秉承一個原則“小不忍則亂大謀”??衫蠣斠痪洌骸拔野准颐窟M一步有多難?我憑什么要退一步?!?
白老爺不聽二奶奶勸說,和詹家硬拼,大戰(zhàn)一場。結果不但于事無補,還惹來更多麻煩。白老爺悔不當初,他說:“當初聽了二奶奶的就好了?!?
這時候,換做我們可能會說:“我早就說過了,不要對著干,你偏不聽,這下好了吧?”但白文氏說:“這事情不能忍,該出氣時,就得出氣?!?
事前勸說無效,事后不爭對錯,讓白老爺對二奶奶佩服得五體投地。二奶奶和丈夫白穎軒,性格迥異卻相親相愛,就是因為她不把輸贏看得太重,不爭對錯。
智慧如二奶奶,雖然和白老爺三觀不合,但她懂得如果和丈夫爭對錯,不是明智之舉。因為事情已經(jīng)發(fā)生,無法扭轉。可見,三觀不合并不是一段關系無法相融的關鍵,而是你是否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,感同身受,不計較輸贏,不爭對錯。
這就是共情的力量。
我不認同你的看法,但是我理解你的做法,并在你做錯后,不責怪你。
美國作家亞瑟.喬拉米卡利在《共情力》一書中說:共情是一個人能夠理解另一個人的獨特經(jīng)歷,并對此做出反應的能力。共情能夠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(chǎn)生同情心理,并做出利他主義的行為。
與其強合三觀,不如不爭對錯。